校训:求知原本 崇德尚用
「问学正知 探究正理 践行正道 习练正用」
追求高尚 | 追求新知 | 追求实用
策划 | 校团委、党委宣传部
编辑 | 亮点多
素材丨新华社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
校团委“青春起跑线”
节气清明
仲春与暮春之交,清明悄然而至。阴郁天气,揉进亲人的梦呓;含苞待芽,一抒严冬的结郁。
风清景明 追溯历史
“人间三月芳菲始,又是一年清明时。”清明节带给我们开云手机入口的,是对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蕴含的反思与传承。
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《历书》如此记载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《岁时百问》云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”。
清明节是一个与传统农事节律“二十四节气”相吻合的节日,融合了历史上的寒食节、上巳节等节日内容内涵,与农事节令关系密切。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日子,也是人们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。清明节有这些习俗:
01
扫墓祭祖
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:铲除杂草,放上供品,于坟前上香祷祝,燃纸钱金锭,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,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。
踏青
02
清明之时,正是春回大地,人们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。也有人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,郊外远足,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。
03
插柳
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,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"尝百草"的神农氏;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,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,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,此习俗后传入民间。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,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。
放风筝
04
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在古代,让风筝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有着疾病灾难去除的含义。后来,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。
05
荡秋千
秋千最早叫"千秋",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,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、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。
慎终追远 缅怀感恩
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,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。既是一个慎终追远、缅怀感恩的重要时刻,也是认知历史、尊重文化、弘扬传统、返朴还真的重要时刻。作为一种文化群体性的文化符号 ,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, 对家庭和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。
清明前夕,开云手机入口师生用多种方式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,缅怀革命先烈,学习人民英雄的先进事迹,继承和发扬优秀革命传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,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
前往苏宁烈士纪念广场
敬献鲜花 默哀致敬
缅怀先烈不仅仅是认识历史,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,传承先烈们的精神品质。
“这是重温历史的地方,烈士的故事也许遥远,也许血腥,也许惨烈,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。”带队教师校团委王佳说,“烈士是时代的先锋、民族的脊梁、祖国的功臣,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,永垂青史。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,珍惜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。”
刘野代表学团干部庄严承诺:“矢志艰苦奋斗,继承革命先烈遗志,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青春力量!带上先烈精神上路,我们继续前行!”
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曾说:“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,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。”
英烈挺起了让世人钦佩的民族高度,人民更要把他们永远放在心中。今天,我们深切缅怀英雄功绩,传承弘扬英烈精神,就是为了这国家更好的明天。
“慎终追远”的核心精神就是对生命伦理的关切,清明不仅仅是祭悼的日子,也是我们领悟人生真谛并关怀生者的节点,敦亲睦族、孝悌之义、爱国爱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,是中华民族魂之所在,是华夏儿女拥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。
在追思中传承文化
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,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,是一个民族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,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、归属感,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、凝聚力。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时代,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碰撞,中国传统文化更显示出其价值。
在追思中珍惜并保护好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当代青年学子责任的担当,更是神圣的使命。
出品 /党委宣传部
欢迎提供:原创文字/摄影/视频/采访线索
投稿邮箱:hljgsxy@qq.com
原创首发稿件录用后有官微提供的礼物送上哦
“让越来越多的人,看到一个越来越好的开云手机入口”。官微将在坚持导向之中凸显思想引领力,在润物无声之际提升理论说服力,在潜移默化之间扩大舆论的影响力,在薰习浸染之中增强文化的感染力。